时间:2021-08-18 16:56:35来源:
面对流言,希望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寻找官方回应。而不是着急着把流言传播出去,毕竟现在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出台了,网络上传播谣言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大家一定多注意。
7月17日起就入伏了,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意即伏天养生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于是伴随入伏,朋友圈里最为疯狂转发的就是各种伏天养生帖:三伏天要以“坐月子”的方式养生、热水泡脚、不能喝冷饮必须喝热茶、不能吹空调……这些提醒都是正确的吗?
1、千万不能喝冰镇饮料
专家:三伏不食“冰”过于绝对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条消息:“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对此,专家表示,此说法太过绝对。
专家指出,这条朋友圈的消息类似伪命题。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智告诉记者,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夏季该热就热。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但专家指出,现在一些养生帖总是用一些很绝对的观点来吸引眼球,其实也是一种养生误区。夏季里温度高,人热得受不了,此时喝一点冰镇的饮料或吃一点冰镇的西瓜或冰棍,既可以解暑,同时又让人觉得舒服,也未尝不可,关键的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恨不得一口气吃几根冰棍、顿顿都喝冷饮,那当然对身体有害无益了。
此外,还有种观点认为伏天要坚持喝热水,这样才能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对此,李智也指出,喝热水这事关键在于体质。如果本身是寒性体质,这种人在夏天大家都觉得很热时,他都觉得需要穿件长袖才暖和,那么他在夏季里喝点热水会感觉更舒服。但如果本身是热性体质,夏季已经动不动就一身汗了,此时非要喝热水无疑是受罪了。
2、伏天养生要坐月子式
专家:防暑仍是第一位
传统的坐月子方式已经被诟病很久,但现在一些养生帖号召大家在三伏天里要采取这种方式来养生。对此专家指出,坐月子式过伏天这种说法太不靠谱。
传统的坐月子方式常讲“不能开窗,不能吹风”。但事实上,专家指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最易发生的疾病就是中暑。除了高温暴晒的室外,闷热潮湿、通风不畅的室内也是中暑的多发之地,要提高警惕,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有人认为,既然在室外高温暴晒容易中暑,那么待在室内避暑应该就安全了。实际上,中暑并非只有在高温的室外发生,在潮湿闷热、密闭通风差的室内一样会发生。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人体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出去,同样也会中暑。
这类养生帖号称三伏天里最重要的不是防暑,而是防寒。专家表示,防暑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是代表说夏季就不需要防寒了,对于很多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喜欢贪凉的人来说,防寒工作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千万不要24小时吹空调,从户外回到空调房时,最好将空调先调到较高的温度而后逐渐调低,让身体慢慢适应,空调温度最好跟外面温度相差别超过8℃。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有汗时要进入空调房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
3、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专家:夏季吃羊肉易上火
朋友圈还热传一则养生帖“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称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俗称“伏羊”,可以“以热制热、发汗排毒”。
专家指出,夏季喝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大便干燥、上火。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那么,夏季怎么饮食才是健康的呢?国家高级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熊苗指出,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因体温调节、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营养消耗增加,出汗又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加上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也限制了营养的吸收。因此,很多人夏天浑身乏力,食欲不振。
专家建议,夏季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首先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蛋、牛奶、黄豆及豆制品等。
其次要多吃含钾、钙、镁、铁等丰富的食物。缺钾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膳食中应多搭配一些含钾丰富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豆类等。绿色蔬菜、坚果、粗粮含有丰富的镁。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都含有丰富的钙。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是铁的良好来源,含量丰富吸收好。
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按出汗量多少饮水,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可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如果出汗较多,应补充盐分,可选择一些运动功能饮料,或者在白开水和茶水中适量加点盐(0.1%含盐量)。
4、夏练三伏汗出透了才舒服
专家:夏练三伏悠着点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运动的口头语,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园里随处可以看见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他们表示,很多养生提醒里都说了:“让汗出透了才舒服,才能达到健身效果。”
专家提醒,健身不能盲目追求运动快感,特别在夏季出汗多、消耗大的状况下,健身者更要注意把握运动的度,以免消耗过多,对人的某些机能产生损伤。
李智指出,夏季要适当出汗,但并非要运动到大汗淋漓才好,事实上,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同时,夏季运动后人的体温明显升高,加上高温天气影响,很容易中暑,所以一般人应避免进行极限运动和无氧运动,最好采用有氧匀速运动,心率控制在小运动量区域,即120次/分钟左右即可。中老年人还应该慢一些,因为中老年人如果盛夏过度运动,出汗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再加上天气炎热,很可能没健好身,反而导致心脏病、脑梗的发生。
夏季长时间在阳光下运动,会加剧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因此运动前、中、后均应该喝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大约每半小时喝50-100毫升左右。
此外,夏季运动比较适宜选择早晨或傍晚,地点选择在有遮阳的地方。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可根据个人体质和运动强度适当调节。(记者夏文)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还有什么其他的流言困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小编会努力为大家寻找官方权威的说明来解答,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本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