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4:04:33来源:
马踏飞燕是指一种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武术技巧。
在这种技巧中,人们可以在马背上进行各种动作,如跳跃和旋转,同时还可以手持兵器进行表演。
马踏飞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这句话有可能是一句成语:
“马踏飞燕”,意思是形容马儿奔跑之时,蹄下飞翔的燕子。
也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行动敏捷、轻盈、灵活。
在日常使用中,女生说要马踏飞燕可能是想表示希望自己有更加灵活和敏捷的身体运动能力,或者是想表示自己希望有更加幸福、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
第一,它象征着中国旅游天马行空,前程似锦。
第二,马在我国从古至今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有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国尽兴旅游。
第三,它在青铜器中的绝世地位,也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这里有一位镇守张掖的长官张先生。
张先生的官职为“守张掖长”兼“武威太守”,也就是全面主持张掖军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长官。
这位守张掖长卒后,陪葬极为“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是一座大型砖室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
即使此墓被历年盗毁多次,但在它的最后一次发掘中,在长度不足20米的墓穴中还是挖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陪葬品两百余件;铸造极为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多达99件,此阵势足可想见张将军出征或巡视时壮观的场面。
就在车马仪仗队的最前列,有一匹器宇轩昂、急速飞驰的骏马,其前肢两蹄和后肢左蹄呈腾空状,后肢右蹄踩在一只飞鸟之上。
可见,这是张将军最为得意的一匹领头马,快速奔跑在队伍的最前列。
“马踏飞燕”的名字由来
此马刚刚出土时并未受到足够多的重视。
真正认识到这件铜奔马文物价值的,是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
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代表团访问甘肃时抽空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陈列。
当郭沫若看到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身长45厘米、高为34.5厘米的领头马时,他眼前突然一亮,并叫工作人员拿出来让他端详。
郭沫若认为这匹铜奔马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并欣然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