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9:33:58来源:
源于古代的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寒食节的来源可追溯至《左传》和《诗经》,最早是周公制定的议礼制度。
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并,形成现在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其由来有多种说法,除了寒食节的演变,还有纪念著名诗人屈原的“龙舟节”合并的说法以及纪念汉武帝时期贤臣桓谭的说法。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基础上,清明节被视为祭祀祖先和扫墓祭奠的重要节日,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来历是这样的。
在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他的一个臣子在他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
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
最后一句是这样的:
“清明复清明”。
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全国都吃冷食。
不得生火.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民间谚语说: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
”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