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0:41:58来源:
避雷针的原理:
因为避雷针的上端是比较尖锐的,它可以与一些带电云层形成一个电容器,而这个电容器与避雷针的上端接触面积是比较小的,相对而言电容也会非常小,当电容器当中聚集大部分电荷的时候,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会比较容易被击穿,而避雷针是与地面连接的,可以把这些电荷倒入到地里去,这样就不会对建筑造成危险。
避雷针是一种用来避免雷击的装置,主要作用是用来保护高处建筑物,避雷针的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避雷针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直击雷型、预放电型。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避雷针的基本特性就是尖端放电,用放出的电荷中和云层的电荷,故不存在云中的电荷流向避雷针。
所谓的闪电,是因为地面与空中带有大量不同电荷产生的电弧,而且这种电弧是从地面出发打向天空的,不是通常认为的“被雷劈”。
避雷针装置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高耸的接闪器比被保护设施更接近雷云。
在雷云对地面放电前,接闪器在雷云电场的影响下,上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异性电荷,它们的电场强度超过附近被保护设施与雷云之间的场强。
放电时。
接闪器承受直接雷击,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接地体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设施免受直接雷击。
单支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是高度的1.5倍,保护角为45度。
世界上第1个发明避雷针的科学家是富兰克林,美国人,发明的时间是1760年。
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
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
手上还有麻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