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01:07:35来源:
你好,木字旁加石念zhe,为第四声。
它的意思如下:
1.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黄。
~蚕。
~丝。
2.古同“蔗”,甘蔗。
例句:
柘的茎皮纤维可以造纸;根皮药用;嫩叶可以养幼蚕;果可生食或酿酒;木材心部黄色,质坚硬细致,可以作家俱用或作黄色染料;也为良好的绿篱树种。
读柘【zhe4声】。
柘,汉语汉字,拼音读作zhe,左右结构,部首木,总笔画为9。
基本释义:1、是落叶灌木或乔木,贵重的木料;2、古同蔗,甘蔗。
详细释义,柘zhe:1、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柘黄。
柘蚕。
柘丝。
2、古同蔗,甘蔗。
有柘浆些。
一一《楚辞·招魂》。
王夫之:柘,与蔗通。
诸柘巴苴。
一一司马相如《子虚赋》。
木和石加在一起是汉字柘字,这个汉字的读音为zhe四声,这个汉字为左右结构,释义为落叶乔木,其组词有柘木,柘柘,柘城,柘荣,
柘的读音是zhè。
柘
部首木笔画9五行木五笔SDG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
叶子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
2.(Zhè)姓。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一、柘湖[zhèhú]
唐代遗址在今松江区以南、奉贤东部、金山区中南部、浙江平湖东部,杭州湾北岸地区。
二、柘黄[zhèhuáng]
1.用柘木汁染的赤黄色。
自隋唐以来为帝王的服色。
2.指柘黄袍。
3.柘木上所生的木耳。
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木耳》。
三、桑柘[sāngzhè]
1.桑木与柘木。
2.指农桑之事。
四、柘砚[zhèyàn]
山东省泗水县柘沟产赤埴所造之砚。
柘,
“柘”,普通话读音为zhè。
“柘”的基本含义为落叶灌木或乔木,如柘黄、柘蚕;古同“蔗”,甘蔗。
“柘”,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柘”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