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05:22:50来源:
少年不知愁——出自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后人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对仗整理成上下句子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在少年时期,由于身体及思维未及成熟,不知道去考虑将来,思想是单纯片面的,往往接人待物或是处理问题不够全面,我行我素,不计后果。
所以说,年少无知说的就是少人考虑问题缺乏全面,根本不为将有什么结果,不知道会有什么代价,不知道自己对错之后需承担的代价,自我其圆。
也就少了其他的问题和烦恼。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世间有什么事情值得烦恼忧愁,等到了老年才知道人生路上有太多的坎坷,要走过这一条人生路又有太多的艰难
这句话意味着在年轻时,我们对痛苦和忧虑的感受是陌生的。
但是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已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
它提醒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成长为成熟的人。
这句话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我们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因为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年轻岁月了。
不是李清照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句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